3月6日,從全市水務工作會上獲悉,今年全市水務工作主要目標任務是:完成市級以上水利建設投資40億元,確保全市年20.06億立方米用水總量;完成渭河西安段灘區治理等9大市級重點水利工程年度建設任務;完成9條生態示范河湖段建設,新增生態水面2000畝,修復河道濕地4000畝;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6.3%以上,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83%以上,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19%;鞏固提升256處農村安全飲水工程。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2平方公里,完成496個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,全市農村污水處理行政村覆蓋率達到70%以上。成功創建陜西省節水型城市。為達成今年目標,全市水務系統將補齊六個短板。
補齊水安全供給短板
今年,將完成澇渭地下水源地主體工程,加快石頭河水庫向西南郊水廠引水、泥峪水庫供水工程,協調推進李家河、引湑濟黑水源地保護工程。加快閻良供水復線工程建設。配合省引漢濟渭公司做好輸水干線建設,力爭輸水隧洞全線貫通、輸水南干線開工建設,做好132公里供水支線和10座凈水廠工程建設前期工作,加快引漢濟渭調蓄工程特別是鯨魚溝調蓄工程前期工作,盡快啟動工程建設。同時,協調城區老舊管網改造和“三供一業”戶表改造工作,推進二次供水管理達標建設。
補齊重點工程建設短板
2019年,我市將組織編制《秦嶺北麓水生態修復規劃》,啟動“十四五”水務發展規劃思路研究。緊扣中、省投資重點,以重點水源、河湖聯通、水旱災害防治、中小河流、農村水利和水生態建設為重點,加快項目設計審批工作進度,提前統籌好項目用地、環評、資金籌措方案等工作。
高標準推進渭河西安段灘區治理、市污水處理廠污泥集中處置、鄠邑區澇河渼陂湖水系生態修復、城市應急供水澇渭水源地工程、河道治理及修復、水土保持、農村飲水安全、渭北灣子水廠、重點村生活污水治理等九大重點工程建設,完成年度重點水利工程投資29億元以上。
補齊水生態修復短板
按照柔性治水、系統治水思路,全市水務工作將盡可能地聚集水、留住水、涵養水,完成秦嶺北麓水生態治理規劃編制。按照生態恢復“八水繞長安”三年規劃,加快輞川河峪口段等九個生態示范河湖段建設。同時,全面推進斗門水庫、灞河港務區段全運湖工程建設;加快澇河渼陂湖水系生態修復工程建設,推進渼陂湖一期起步區建設,完成渼陽湖、天橋湖2號湖、澇河飛行學院段工程建設。
補齊水民生普惠短板
2019年,全市水務工作將緊扣利民惠民政策,突出抓好農村飲水安全、灌區提升改造建設,投入2億元建設256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,進一步提高農村飲水集中供水率、自來水普及率、水質達標率。
此外, 持續抓好水土保持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,完成150萬畝改革任務。加大水土流失預防治理,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2平方公里。加大水利行業扶貧工作力度,持續抓好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、供水工程管理。繼續做好金盆村對口幫扶工作。
補齊污水治理短板
將持續強化主城區和縣城污水治理,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和污泥無害化處置項目建設,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6萬立方米/日。完成10座污水處理廠提標、擴能、加蓋工程,出水水質達到地表水準Ⅳ類水質。完成西安市城區污水處理廠污泥集中處置PPP項目建設任務。完成經開草灘污泥處置廠生產調試。全力做好污水廠污泥應急處置各項工作,有效解決我市城區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問題。完成496個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,全市農村污水處理行政村覆蓋率達到70%以上。
今年,全市水務系統將把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,按照《黑臭水體專項整治排查工作方案》和《西安市黑臭水體整治整改工作方案》,在鞏固城市主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成效的基礎上,開展遠郊區縣非建成區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工作。
補齊水科技發展短板
隨著物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,智慧水務逐漸成為水務管理的新方向。今年,我市將加快智慧水務發展,提升信息化水平,推進水務信息中心和二次供水“水務大腦”建設,完善河長制信息化管理平臺,強化河道、水庫防洪監測預警系統,開展農村污水治理自動化監控監測系統建設。